拔牙是医院口腔科常见的操作,许多患者对拔牙十分恐惧,也不了解拔牙前后的注意事项,导致拔牙后出现一些并发症,因而更加恐惧。虽然拔牙是有些风险,但其实智齿或者没有保留价值的牙齿,该拔还是要拔掉。
今天,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贺小宁主任与大家谈一谈关于“拔牙”那点小事。
拔牙要注意的事项
1.拔牙前: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术前检查,详细提供近期身体状况以及患牙的既往史。这个一定要如实回答,不可隐瞒,以免导致不可控的后果。
2.拔牙中:从麻醉开始,发生任何不适,要立刻向医生反馈。
3.拔牙后:
(1)严格遵守医嘱
如拔牙2小时后喝水进食,当日避免剧烈运动等;
在复杂的牙齿拔出术后,建议当天(24小时内)不刷牙不漱口,但这不意味着口腔卫生就不重要。当天应该保证进食稀饭等流质,尽量少用拔牙侧咀嚼。这样也就避免了食物残渣滞留在拔牙之后的洞洞里面。
24小时后,就可以、也应该开始轻轻刷牙,并且漱口。只有口腔卫生做得好,术后感染才更容易控制,疼痛也可以尽早消失。
(2)拔牙后应注意创口情况
如有很多出血,应及时复诊。
当一个阻生牙被拔除后,很可能会痛个三四天,因为拔牙的过程很可能经历了切开牙龈、磨断牙根、磨削骨头……
这些过程越多、越复杂,意味着损伤越大,术后的反应也就越大,包括但不限于肿胀、疼痛,甚至发烧。如果吃了止痛药还是痛到无法自拔,甚至自己可以闻到一丝丝拔牙的洞里传出来的腐臭味,就应该复诊。
拔牙前请配合做好检查
医生除了要视诊你的口腔状况外,通常还会视情况要求做以下检查:
1.口腔X光片
因为常规口腔检查只能看见牙齿的外露部分,只有拍片才能了解到牙齿本身的具体情况:如牙齿生长方向,牙根的数量、是否弯曲等,以及观察到患牙与邻近牙齿,周围神经、骨组织的关系。
同时,拍片可以预知其他病变:如颌骨内有无埋伏牙、多生牙、囊肿等。
也就是说,拍片的目的是为了能让医生知道,这颗牙“能不能拔?什么时候拔?又该怎么拔?”
总之,拍片对口腔医生诊断牙病,设计治疗方案,采取治疗措施,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。任何疾病,诊断都是治疗的第一步和最关键的一步,而拍片是辅助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哦!
2.抽血检验
拔牙过程中难免会出血,因此血液的健康状况就很重要了。如果抽血发现以下异常,拔牙就不能进行:
(1)凝血功能障碍:这类患者一旦出血,就很容易血流不止。
(2)血液病:贫血、白细胞减少症、白血病、血小板异常等等血液疾病,有可能会发生出血、感染等很多问题,尤其是急性白血病,是拔牙的禁忌。
什么样的牙应该拔
拔牙不是想拔就拔的,一般情况下,这几种牙是应该拔的:
1.各种牙病不能治愈保存者;
2.各种错位牙,阻生牙和埋伏;
3.引起其他疾病的病原牙或病灶牙;
4.最后一颗没有对咬的大牙。
这些人群不能拔牙
验血能够检查出血液的状况,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拔牙,但是有一些拔牙的禁忌,就不是简单一个验血就能查出来的,往往需要医生询问,或者患者主动告知下才能被知道。比如,以下人群就得谨慎拔牙:
1.心脏病患者
不论是心绞痛、冠心病,还是有心梗病史,只要是心脏有问题,都要及时告知医生,由医生来判断是否能拔牙。
2.经期女性
经期原则上是不能拔牙的,因为经期时凝血功能较差,容易引起拔牙创出血过多、甚至血流不止。
3.妊娠期女性
早孕(1~3个月)晚孕(7~9个月)期间不建议拔牙,以免导致流产或早产。4~6个月相对比较安全。
4.高血压患者
血压在180/100mmHg以上,必须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,才能进行如拔牙等的操作,以免刺激血压增高,导致血管破裂等意外。
5.糖尿病患者
因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差,术后容易发生感染。需要将血糖稳定在8.88mmol/L以下,并且合理使用抗生素后,才能拔牙。
6.肝、肾功能疾病患者
急性期肝炎或肝功能损害严重的患者,容易在拔牙后出血不止,而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会引起肾功能衰竭,所以都不适合拔牙。
其他如甲亢、急性传染病、患牙位于恶性肿瘤区等的患者,也因为会加重病情,或者引起流血不止、感染加剧等并发症,也需要暂缓拔牙。
复杂智齿拔除建议选择正规医院口腔科或口腔医院。
拔牙过程中,医护人员必须执行正规的无菌操作,遵循正规的拔牙流程,熟练掌握拔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的抢救流程。相关机构应配备心电监护仪、氧气瓶、急救车等齐备的应急设施。